2022-10-23 01:29:58
1
今年的9月5日,也就是前天,央行公布了一则消息如下:
这是年内央行第二次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这则消息非比寻常。
简单的来说,就是央行要释放更多的外汇——主要是美元的市场。中国有庞大的外汇储备,两个点意味着数百亿美元。更多的美元,意味着对美元供求关系的调整,能让美元贬值,而人民币升值。
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但金融手段,永远是对经济自身运行情况下的干预,往往意味着不得已而为之。换句话说,如果经济运行良好,人民安居乐业,那就没央行啥事,能让我们来到人类理想大同的社会——无为而治。
回到美元话题,昨天美元市场是否如期望的那样应声下跌呢?
美元/人民币分时图,数据来自同花顺
这是截至昨天晚上七点的美元走势图,从分时图上看,央行有关汇率的愿望至少今天并没有实现。反倒是股市,来了一波行情。
今日上证指数分时图数据来自同花顺
市场一般不会说谎,难道释放的美元都去了A股?请仔细阅读下文。
2
首先我们要明白,央行为什么会今年第二次降低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很明显,央行的做法是准备向市场投入更多美元,为跟外贸相关、有途径获得美元的经济注入动力。那么央行明明可以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从而为以往市场投入更多人民币,这次为什么选择了美元呢?
让我们先看看人民币美元今年的汇率走势图。
美元/人民币K线图数据来自同花顺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自2021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下降了大概10.6%,而且最近有在加速下跌的趋势。央行除了释放流动性激活经济,同时也在调整人民币汇率,只是这美元最近有点过分了。
毕竟单边下行的人民币,不能反映强大的中国经济实力,这是我们情感上无法接受的。可是,在大洋彼岸,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将"坚定不移“地遏制通胀,我们仍将”大幅加息“。让我们密切关注鲍威尔和有关他九月加息的动态。
其实央行也不用太悲观,从全球货币的表现来看,大家都竞相在对美元贬值,而且很多国家的贬值幅度大于人民币。好像在印证那句话,在经济大环境糟糕的情况下,美元是最好的避险工具(第二个是黄金);在经济大环境向好的情况下,美元也是升值的投资品。美元真是“收割”全世界的利器,难怪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是美债的大债主。
让我们看看各国货币今年的表现,以下数据来自焦点视界。
美元兑日元汇率突破138,逼近7月15日以来的最高水平,距离新低仅一步之遥;
美元兑韩元更是再次刷新13年来低点,报1349.48;
今年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已累计下挫15%,自上周一跌至2002年以来新低后一直在低位徘徊;
英镑兑美元汇率约在1英镑兑1.18美元,距离1985年(1.14美元)来最低水准,仅有4美分的差距……
总结就是,发达国家贬值如此,幅度比人民币大,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大家都别吵谁更坚挺了,让我们比下谁贬值更多,这样其货币心理好受点。
这么看来,人民币的表现还不算差的。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经济体量。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汇率5%的增减,相对于中国的GDP来(2021年大约17万亿美元)都会是一个异常庞大的金额。
人民币贬值,意味着GDP和美国差距的拉大,谁能承受因为汇率拉开的5%的差距?你们知道中国人民的野心吗?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民币失去了坚挺。有一个缓解人民币汇率下跌的传统办法,那就是在市场上抛美元,买进人民币,在外汇市场上制造人民币供应一定程度的稀缺性,这正是央行在做的事。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考虑到全世界货币都在对美元贬值,对中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来说,全力保值人民币,这得需要抛售多少美元?另外,这样的政策,我们很多企业家同行的理解和央行并不是相同的:
这说明人民币还有继续贬值的预期!否则央行是不会出手的。是不是感觉和房价应该买涨不买跌的道理有点像?
3
既然人民币会贬值,那么企业为什么要结汇?因为我们等着美元升值2%也好。
事实上,我们很多外贸企业手中都有美元,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近期不会结汇。而且人民币继续贬值的预期,远大于银行的贷款利息。要知道如今很多商业银行的美元贷款年息是2-3%,但是美元一个月升值的幅度就达到了,所以为什么要结汇而不贷款呢?
众所周知,为了达到2022年中国GDP5.5%的增长率,为了支持在疫情和战争阴影下苦苦挣扎但容纳了75%就业的中小企业,央行多次降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向市场放水,但效果不太明显。于是,外汇存款准备金成为下一个金融手段。
作为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以房地产为代表的投资和以吃香的喝辣的为代表的消费貌似都已经熄火,而外贸似乎还算好看点的。于是,拥有美元创汇的外贸企业值得国家关注,国家首先下达经济任务给各大商业银行。
今年以来,各大商业银行都有放贷指标,彼此竞争已呈白热化。很多企业今年都面对银行的销售电话要求开户,提供贷款,而且利息比往年大幅降低。大量企业开了很多户,但是实际激活使用的情况并不理想。疫情下艰难运行的经济大环境,并不允许企业借款盲目扩张。
如果没有企业愿意借钱怎么办呢?那就降低商业贷款利息。各大银行通过大数据,找到有贷款记录和相对良好经营的企业放贷,利息低得我做了二十年外贸都没见过。不仅抵押贷款的利息很低,美元贷款提供了更加优惠的利息,最低的只有年化2%左右。唯一的条件是,美元贷款需要美元创汇来还,你拿人民币换外汇是不行的,外贸企业唯一要做的就是多接订单,有真实存在的报关单。
于是诞生了一批这样的企业,低息从银行贷款,高息借贷出去,理财或者投资到其他地方去,比如也许如某些人希望的那样,让A股和房地产雨露均沾。
这似乎可以解释前文提到的A股上涨,因为我知道,身边真的有人用美元兑换人民币后进入A股。目前我还没听说过这钱进入房地产,也许我曾深爱的人,伤我却是最深?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外汇贷款唯一的风险来自汇率。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贷款汇率是6.9,还款的时候如果是7.2,每十万美元,需要多还三万人民币。当然,你可以通过锁汇来规避这种风险,但锁汇工具不是万能的。比如,你有美元坏账怎么办?
对了,关于国内银行降低利息,最近我看了一下家里一套房子的房贷,没去银行做任何操作的情况下,房贷每月减少了2%。你们有享受到吗?
4
既然大家都不愿意结汇,我有的朋友就说了,国家强制结汇不就完了。
我国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以来,一直实行的就是强制性的银行结售汇制度。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2012年4月16日刊文表明,我国实行多年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企业和个人可自主保留外汇收入。
但现在这种自主保留现在还有多大意义,除了卖给国内商业银行,还能去哪里?个人每年五万美元的额度够用吗?
国家当然可以强制个人结汇,很多国家也曾经做过。但是这对于一个国家的货币信用来说是灾难,人民币要国际化,最重要的是两样,一个是自由兑换,一个就是信用。国家出台任何强制企业和个人结售汇的政策,都必须慎重考虑到这一点。
强制性政策,除了损害人民币信用,加剧人民币大幅贬值外,还能催生黑市交易和套汇。毕竟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
简单解释下套汇:
套汇业务一般分为两角套汇和三角套汇。两角套汇是利用两个不同地点的外汇市场之间的某一货币汇率的差异,同时在这两个外汇市场上一边买进,一边卖出该货币,以赚取汇率差额的一种交易;三角套汇是利用三个不同外汇市场之间的货币汇率差异,同时在这三个外汇市场上进行套汇买卖,从汇率差额中牟取利润的一种外汇交易。
中间商赚差价的行为,在这里弄不好变成犯罪行为,并不值得推荐。
但可以肯定的是,强制结汇的回归会令人民币的形象更加不堪,英明的中国智库不会随便出此下策吧?
5
美元兑人民币会大幅贬值到10吗?
我的答案是从长期来看,是有这种可能性的。我说一个现象,看看大家怎么理解。
欧美很多国家的商品换算成人民币是很便宜的,这特别体现在食品、衣服等生活必需品上。这些物价曾经让出国的我们大吃一惊,国外的物价原来这么便宜。而同样的人民币,在中国几乎买不到国外一半的东西,这是为什么呢?
那么我的问题是,这是人民币真实的汇率吗?如果人民币贬值50%,换算成增加的人民币来比较,是不是国外的物价更接近真实一些?
这算是我抛给大家的问题吧。这里我已经无法展开。
另外,从经济的长期发展来看,人民币贬值并不是一件坏事,中国商品竞争力,体现在物美价廉,人民币的加速贬值,对我们外贸行业来说,能救人于水火。对进口企业来说,这的确不够友好,但是有没有可能给了国货更好的发展机会?
同时,外贸发展好了,反哺中国经济实力和外汇储备,抵消掉汇率因素后,是不是也能扩大进口呢?这不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的道路吗?没有出口,哪里来的进口呢?
最后,我在这里呼吁,国内拼命内卷的行业,想法出海去挣外汇吧。这不仅能给自己找到另一条赚钱的出路,还能增加社会效益,为国增光,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