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9 16:44:01
近日,作为人工智能第一股的商汤科技再次走入人们的眼中,截止到下午3点发稿,商汤科技以股价1.350港元的价格,也是创下了上市之后的股价最低。如今商汤科技的市值仅剩下452.3亿,而对比起在2022年1月4日的最高点的时候算起,当时的股价是9.7港元,而如今商汤科技的跌幅已经超过80%。
作为我国第一家上市的从事人工智能(AI)软件研发和应用的中国公司,商汤拥有着很多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而且业务涵盖的范围包括了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四个板块,也是一家在AI领域有着非常高端技术的存在。
但是,在今年商汤的上半年的财报上,我们看到虽然说目前商汤的AI技术很领先,但是在营收方面却是大失所望,上半年的营收只有14.15亿元,同比下降14.3%,而毛利润为9.34亿元,同比下降22.5%。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利润占营收的绝大部分算是非常多的吧?但是,要知道上半年商汤的营收和毛利润都在下滑。并且,按照财报显示,智慧城市的营收为4.34亿元,同比下降了45%,而营收占比也从2021年上半年的47.6%,下降到了如今的30.7%,包括其他板块的业务都在下降,并且服务的客户也在不断下降。
并且,在财报上,虽然说是毛利润不少,但是在股东应占溢利-31.58亿元,同比收窄14.72%。可以看出商汤一直都在亏钱。而其实看看6月30日,当时的商汤科技的基石投资者和早期股东解禁时就发现,当日股价大跌46.77%,股价报3.13港元,一天的时间,商汤的市值蒸发了921.4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86亿元。而这也是整个人工智能行业的至暗时刻,没有人看好商汤。
要知道,商汤科技在上市的时候,当时的股价从3.85港元/股一路上涨到9.7港元/股,是当时最高的时候,商汤科技的市值约3200亿港元,而截止到今天,商汤的市值只剩下452.3亿港元,股价蒸发超过80%,市值已经蒸发掉2700多亿!
其实,早在商汤上市之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到,在商汤科技的年报上,从2018年—2021年之后一直都是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每年的亏损都在不断上涨,从2018年的亏损34亿元直到2021年的亏损171亿元,3年几乎翻了5倍。按照商汤的财报,亏损的原因大多数都是来自研发,因为这是一个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研发的行业,光是2018年-2021年,商汤在研发支出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和36.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5.8%、63.3%、71.21%和76.89%。
而到了2022年的中报上,商汤的研发支出是20.4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144.2%,看看这个数据,其实上半年商汤的营收,连它的研发支出都不够的。另外,受到疫情的影响下,商汤在智慧城市和智慧生活上的影响很大,导致各个业务都出现延迟状态,有的省份的智慧城市建设不是延后,就是放弃。
而且,在一些方面,目前商汤的这些业务其实业内竞争也很激烈,包括百度、腾讯、京东等在内,其实商汤的竞争力并不高,甚至这也是很多业务最后延后和放弃的原因。而且,像是在智慧汽车方面,如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哪家企业不是巨额投资去研发的,前期投入巨大,后期业务也不确定的。
看到这些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商汤的股票一解禁,很多商汤的股东直接选择将实物股票转入券商然后卖出的原因了。
另外,在人工智能领域,在我国和美国两个国家企业的重视方向也不一样,在我国更多看好AI的应用技术,比如语音识别的科大讯飞,视觉识别的商汤科技。而在美国这边的企业,像是英伟达就是搞AI芯片的。
但是,如今这个AI技术没有全面发展的社会,想要企业发展,那么就要烧钱研发,所以多年来,商汤一直都是投入巨额在研发这方面。而商汤也是靠着资本的输血才上市成功的,光是统计它上市之前的12轮融资,就高达52.2亿美元(约合332亿元),如果没有这些资本输血,也没有商汤的上市。
并且,作为资本输血最多,还是我国乃至整个亚洲人工智能领域上综合实力最强的公司,与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以及依图科技被业界称为“AI四小龙”。结果却是这些企业中,亏钱也最多的。
并且,按照在商汤的股权上显示,截至到2021年6月30日六个月,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徐立的薪酬总计为5.12亿元,首席科学家王晓刚的薪酬总计3.75亿元,执行董事徐冰的薪酬总计为3.05亿元,三位高管合计薪资高达11.92亿元。在公司全面亏损的情形下,高管的薪资高达10个亿以上,很多人都想问,商汤把投资人的钱和股民的钱拿去给高管发工资了?良心不痛吗?如今的商汤连出彩的产品都没有。
目前在整个AI行业中,所有的公司全都面临着难以盈利的问题,尤其是像是头部的AI企业,这些企业能发展都是靠着资本输血的,缺乏赚钱的能力,但是,资本是要赚钱的,如果不能赚钱,投资者也会对这个行业失去信心。
光是这过去4年,商汤高达376.89亿元的亏损,那么以目前商汤的盈利模式,何时才能填上这个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