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9 10:10:21
每逢节假日,高速堵车、服务区排队充电等话题都被热议,尤其是在新能源保有量不断提高的当下,长途出游的“里程焦虑”“充电焦虑”被进一步放大。
#虽早有预案还是难充电#
经过三年疫情的人们,今年都按捺不住躁动的心,选择假期出游的人数倍增。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跨省中长线游、周边游和热点景区高位运行。
其中有不少人选择自驾出行,交通运输部发布数据显示,全国高速公路流量预计超过3.1亿辆,日均6209.19万辆。
这样的出行盛况,尤其是针对充电难的问题,有关部门早有防范。国家能源局、交通运输部日前联合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节假日期间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节假日充电服务保障工作,持续提升全社会充电保障能力,提前开展充电需求预判,加强节假日充电引导。
因此,河北电力部门提前配置电动汽车移动式应急充电舱,重庆高速在全路网服务区增加47个移动充电桩。提前发布高速电动汽车出行指南,辅助车主做好充电规划。
国网天津电力也在京沪高速王庆坨服务区双向各配置了一台3机6枪的移动式360千瓦应急充电仓,可同时满足6台新能源车充电需求,实现24小时充电服务。
即便是早有预判,还是有很多人排队几小时才能充上电,据百度地图数据显示,五一假期第一天,充电排队时间排名前十的高速服务区,电车排队充电时长均超1个小时。
#插混该不该高峰期充电#
出行拥堵的现象让很多车主苦恼,而针对插混/增程车型明明可以通过加油补能,却在高峰期选择充电的问题,也引发热议。
有网友发布视频吐槽高速服务区充电难,并表示不理解为什么理想可以加油,非要在充电高峰期占用充电桩:“总共就三个充电桩,比亚迪和红旗各占了一个,而剩下的那个充电桩,则被一台理想汽车占了。”
这一话题因此在网上爆火,有观点认为,纯电车在这种时刻是弱势群体,可以加油的车不应该抢占本就很少的资源;也有观点认为即便是插混也有选择如何补能的权利,既然设计了充电口人家也是绿牌车,选择充电也无可厚非,高峰期避让纯电车只能是情分,不是本分。
其实归根结底,这是充电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基础设施没有跟上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才使矛盾进一步突出。
#基础建设仍需努力#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58.6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26.1%。而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数据,2022年全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259.3万台,充电基础设施与新能源汽车的桩车增量比为1∶2.7。
但绝大部分充电桩,都处于城区之中,真正铺设在高速服务区或者高速出口附近的少之又少,正如上文吐槽的车主所说,有些服务区一共就三个充电桩,高峰时期可不就激化矛盾了。
更有车主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遇到过好几次‘僵尸桩’,充电口或者设备都损坏了,还不知道上哪儿找人维修。有时候按照手机地图上的指引开过来,到地方之后却发现充电桩不能用,真是挺恼火的。”
确实,以现在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来说,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比充电桩缺口仍然不小,“充电难”的问题依旧存在,每年节假日都会有排队充电的现象。所以,在假期前也有很多纯电车主表示,要放弃高峰时期自驾游。
为了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今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中,针对公共领域车辆再提车桩比1:1的目标,完成该目标需新增约100万个公共充电桩,新增市场规模近500亿元。
5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建设充电基础设施,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随着汽车电动化加速推进,新能源充电桩成为各地新基建的发力重点和方向,其加速建设值得期待。【iDailycar】